• 斯塔克事件与反舰导弹的攻击方式

    王永寿;

    <正> 斯塔克事件 1987年5月17日晚10时(当地时间),在波斯湾海域发生了美国的护卫舰斯塔克FFG—31遭到伊拉克“幻影”F-1战斗机发射的导弹(AM-39“飞鱼”)的攻击,导致39人死亡的重大事件。反舰导弹的攻击方式从斯塔克不幸中弹的情况来看,不幸中的有幸是:①命中两枚导弹中的第一枚没有爆炸;②两枚导弹命中部位大体相同,都在左舷中

    1987年1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Barak1和ADAMS点防御系统

    马祥;

    <正> 1982年马岛之战和最近美国“斯塔克”号驱逐舰在波斯湾被伊拉克用两枚AM39“飞鱼”导弹击中,使人们认识到在海军战舰和支援舰上装备反应时间极短的点防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速射火炮防御系统,如美国的Phalanx系统是有效的,但较为笨重,并且两套这样的系统才能防御来自各个方向的攻击,因此不适用于小型战舰。垂直发射导弹可进行全方位防御,可能更适于对付各种形式的攻击。因

    1987年1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 航天飞机的气动弹性等结构动力学问题

    陈文俊;

    本文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结构动力特性、气动弹性力学、流体动力学、广义气动弹性力学及其它几种结构动力学的问题,谈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还指出了研究航天飞机结构动力学的最终任务。

    1987年12期 7-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一次性使用的反导弹诱饵

    龚惠明;

    <正> 目前战斗机飞行员们不但面临着多层弹炮防御系统的威胁,而且还面临着比越南战场上更灵巧、更快速的导弹威胁。飞行员发射远程导弹,然后回飞只是可行的一种战术,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必须突防进入敌后作纵深攻击。因此,一路上都会遇到导弹威胁。 1982年以色列进攻黎巴嫩的战争以及最近美国对利比亚的战争已经证明了摧毁敌人地空,导弹阵地的重要性,并证明了,精心策划的电子战和反导弹计划是成功地应用空中兵力和减少兵力损失的关键。

    1987年12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NASA正在改变他们预测事故的方法

    王挺;

    <正> 1986年1月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了,机上七名机组人员也全部遇难。这是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震惊了世界。事故发生后,或许有人认为NASA曾对“挑战者”号做过事故预测计算,但是忽视了这个计算的重要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NASA过去只做过定性的事故预测分析,但并不真正知道事故发生的概率(无论是粗略的,还是精确的)。事故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工作使许多专家们对NASA所采用的事故预测技术提出了疑问:为什么NASA只

    1987年12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压制敌防空任务—反辐射和其它电子对抗导弹的综述

    廖朝佩;

    <正> 鉴于雷达作为战略预警、指挥控制和防空系统及战术导弹和高炮防空系统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压制敌防空(SEAP)任务现已成为空袭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反辐射导弹主要是攻击警戒雷达和战斗机指挥控制系统的监视雷达以及中程和远程防空导弹雷达,现在已扩展到使用新一代的反辐射导弹攻击地面部队有机组成部分的机动防空分队,其目的是为攻击机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使其免受防空火力的攻击,以提高其攻击力和生存能力。

    1987年12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日本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研究

    王永寿;

    <正> 一、研究概况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从1977年开始研究航天飞机用的吸气式发动机。最初对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包括超音速燃烧进行了各种实验,并对使用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垂直起落式航天飞机的发射性能进行了计算,证明了其优越性。从1984年起转为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研究。1986年,以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为中心开始研究使用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飞行M数为6~12的单级往返航天飞机。为了发展这些研究成果,对超音速燃烧室进行了实验研究,下面简要介绍其结果。

    1987年12期 28-2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M=2~6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方案探讨

    张传民;

    本文综述了50年代以来国内外高超音速进气道的研究发展概况。介绍了高超音速进气道的几种类形。文中讨论了亚音燃烧冲压发动机高超音速进气道研制应考虑的技术问题,分析了美国近年来高超音进气道新设计概念。对高超音速(M=2~6)进气道应选择的研究方案作了初步探讨。

    1987年12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电子反对抗——机载雷达生存的关键

    廖朝佩;

    <正> 雷达是现代军用作战飞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有些飞机上,装备了多达5部雷达。有些机载雷达是多功能的。雷达使用量的剧增,除了担心敌方的有意干扰之外,还要考虑友方雷达之间以及雷达和无线电台之间的无意干扰。雷达频率扩展到毫米波段,只能部分地减轻干扰问题,因为毫米波的应用有限。本文讨论90年代机载雷达的问题,内容包括威胁、环境以及雷达各部分的ECCM。

    1987年12期 37-4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国外光纤陀螺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王甲重;

    光纤陀螺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陀螺仪,它的崛起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发展迅速并将很快进入实用化。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发展光纤陀螺的概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987年12期 4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国外简讯

    <正> 美国强调发展防区外发射武器面临苏联和第三世界防空力量的日益增长,美国国防部愈来愈强调防区外空中发射的武器;因而促使发展一种过渡性的海军远程对陆攻击导弹和一族部署在北约国家内的模块化防区外发射武器。研制防区外发射战术武器的计划,虽然优先考虑,但还不能为现有库存提供一种武器。1983年在黎巴嫩美国空军损失了两架飞机,今年在利比亚一架F-111被击落,这促使五角大楼和国会支持发展防区外发射武器。空军和海军希望制造一种采用隐身技术的飞机,这也促使军方推进远程防区外发射导弹,这种导弹可由空军的先进战术战斗机和海军的先进战术飞机携带。

    1987年12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 国内简讯

    <正> 航天部第三情报网召开第八届技术情报交流会航天部第三情报网于1987年9月12日—17日在安徽屯溪市召开了第八届技术情报交流会。会议主题为“航天与导弹推进技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会议由上海新力机器厂主办,参加会议的有航天部、航空部、机械委、解放军军兵种所属所、厂、站、基地、以及高等院校、军事院校等40多个单位,90多名代表。会议收到技术论文80多篇,内容广泛,涉及面广。从国外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动力

    1987年12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1987年1-12期目录索引

    1987年12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