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39:“飞魚”的項峰

    郭福涛;

    <正> 由于技术和商业考虑,研制适合于各种平台发射的序列,困难比可能想象的还要多。因而,尽管西方工业界研制成功和正在生产许多种不同型号的反舰导弹,但是作为序列导弹,目前却只有“飞鱼”和“捕鲸叉”两种,它们都包括从水面舰、飞机和潜艇上发射的型号。此外,飞鱼还有从车辆上发射的岸防型号。

    1986年02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使用快速預测技术计算导弹气动力特性

    董月娟;

    <正> 前言本文评述了导弹气动力快速预测编码的九种技术状态。为了进行详细计算,选取了海军地面武器中心NSWC的气功预测和尼尔森工程与发展中心(NEAR)导弹Ⅱ的编码,对不同外形(“麻雀”Ⅲ、“军队通用化”导弹、“幼南”与“黄蜂”)研究了预测六分量气动力编码的能力。一般当攻角小于10°~15°预测纵向气动力时,两种编码与风洞试验相比,其一致性较好。并为未来导

    1986年02期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 “鸬鹚2”—九十年代的反舰导弹

    倪永华;

    <正> 旧瓶装新酒未必完全合适,然而将具有先进技术的部件装入一反舰导弹壳体,便可组成一相当成功的武器系统。由西德MBB公司研制成的“发射后不管”掠海式导弹系统—“鸬鹚2”,就是保留了“鸬鹚1”型导弹的尺寸、重心和外型。所不同的是,“鸬鹚2”型导弹战斗部大,射程远,且具有多种发射方式和高的电子对抗能力。该弹于一九八一年开始研制,预计于一九八八年装备部队,取代联邦海军航空

    1986年02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罗兰特”防空导弹的作战训练室

    林蓉薇;

    <正> 自1984年以来,西德军内所有防空团都装备了“罗兰特”防空导弹。除武器系统外,同时还配备了训练仿真器。这些训练仿真器可保证在减小防空坦克使用负荷的同时,能高度有效地训练操作人员,并可解决可用武器数量有限、损耗大和靶场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低空高速飞机和突然出现的作战直井机给战场造成的胁威,在训练器材上采用了仿真技术,不仅可逼真地显示目标,还可仿真武器系统的功能。

    1986年02期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英国宇航公司的空射反雷达导弹

    牛小燕;

    <正> 英国宇航动力公司的哈特费尔德—罗斯托克分部发动了一场向外国推销空射反雷达导弹(ALARM)的运动,该导弹计划在1987年4月装备英皇家空军“狂风”GR.1S飞机。据报道,皇家空军初步需求量为750或900枚。公司正寻求出口,以便与最初计划生产的2000枚导弹平衡。可能的主顾包括其它拥有“狂风”和轻型对地攻击飞机,如F-16

    1986年02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苏联高能激光计划进入原型武器阶段

    黄一忱;

    <正> 美国国防部情报部门对苏联高能激光计划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国防部长温伯格在就苏联军事实力所作的国防部第四年度报告中也曾援引了该计划内容和其他一些现代化武器。现摘译如下。苏联高能激光计划的进展已超越技术研究阶段而进入原型武器阶段。该项计划包括六个以上研究机构和试验场以及大约一万名专职科学家和工程师。

    1986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苏联海军新型箔条发射装置一瞥

    魏国福;

    <正> 一种在苏联海军中部署的新型反导弹箔条投放装置,首次在太平洋舰队的克里瓦克Ⅱ级Revnostnyy号护航舰上露面。这种新装置装在舰上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内侧,有4个单独的发射箱。 1983年8月遇到Revnostnyy号护航舰(671号)时,没有从空中拍下这种新的箔条发射装置,只是提供了一些看法:这种新装置可能处于试验阶段,以便将来广泛使用。

    1986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 国外简讯

    <正> “海狼”的垂直发射架英国宇航公司海上武器分公司,为增强“海狼”反舰导弹防御系统,正在垂直发射方面取得迅速进展。这种发射容器,因为采用组合式燃气处理装置而使多组导弹不需要很大的和费钱的弹舱,很方便就装载到舰上。这样改进后的垂直发射“海狼”,重量减轻了而且很容易安

    1986年02期 53-5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国内简讯

    <正> 速率捷联惯导系统方案技术讨论会在8357所召开速率捷联惯导系统方案技术讨论会于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在天津八三五七所召开,三院科技委员会路史光付主任、吴宝初付主任,技术部、三部、八三五七所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就速率捷联惯导系统总体方案的初步设计,惯性制导计算机软件方案,计算机专用接口板方案,系统的电源方案及结构方案分别作了报告,就这

    1986年02期 58-5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下载本期数据